
芒种时节,暑湿交织,阳气外盛而阴气内藏,人体易现倦怠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心烦气躁等不适。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衰,适应力减弱,更需顺应天时调养身心。以下结合节气特点与老年群体需求,制定专属养生方案:
一、温润补水防暑邪,护心养阴是关键
少量频饮,温补津液每日饮水1500-1800ml,少量多次,以温白开、淡绿茶为主,避免冰饮刺激脾胃。
推荐饮品:西洋参3g+麦冬5g+陈皮3g煮水代茶(益气养阴,健脾开胃)
竹叶5g+菊花3g+麦冬5g泡水(清心除烦,缓解口干)
乌梅3颗+山楂5g+陈皮3g煮汤(生津止渴,助消化)
慎食生冷,温养脾胃冷饮、凉拌菜易致腹痛腹泻,可选绿豆汤、冬瓜薏米汤等温性解暑膳食。
二、睡子午觉养阳气,作息规律避寒邪
顺应昼夜,早睡养阴晚间22:30前入睡,午间11:00-13:00小憩20-30分钟,避免久睡头晕乏力。
晨起不宜过早,待日光初现(约5:30-6:30)起床,防寒邪入侵。
防寒保暖细节夜间空调温度≥26℃,穿着薄棉袜、护膝,避免冷风直吹头颈、膝关节。
三、静心调神养心气,疏肝解郁防郁火
情绪管理三法书法绘画:每日15分钟临摹字帖或简笔画,宁神定志。
音乐疗法:聆听《梅花三弄》《紫竹调》等古筝曲,平缓心率。
社交互动:参与社区太极队、园艺小组,避免独处生闷。
穴位按摩解郁每日按揉内关穴(腕横纹上2寸)3分钟,缓解胸闷心悸;
梳头50次(用牛角梳从前额至后脑),疏利头目。
四、经穴保健重安全,祛湿健脾避误区
安全艾灸指南推荐穴位:足三里(健脾和胃)、关元(温阳固本)、阴陵泉(利湿消肿)。
艾灸时长:每穴5-8分钟,每周2次,湿热体质者禁用。
腹泻应急处理寒湿型:艾灸神阙穴(肚脐),配合姜片敷贴;
脾虚型:按揉脾俞穴(背部第11胸椎旁开1.5寸)100次。
五、巧用生姜驱寒邪,空调房内护关节
生姜食疗方晨起含服姜片(3g),或煮姜枣茶(生姜3片+红枣5颗+红糖适量),驱寒暖胃。
关节冷痛者:姜汁热敷,将姜汁与粗盐炒热后装袋,敷于膝、肘关节15分钟。
空调房三忌忌直吹头颈、腰背;
忌室内外温差>7℃;
忌运动后立即进入低温环境。
六、中药泡脚祛湿毒,水温时长需把控
老年泡脚方艾叶15g+花椒10g+红花5g,煮水10分钟,兑凉水至40℃,泡脚10分钟(微汗即止)。
糖尿病患者水温≤38℃,防烫伤。
禁忌人群静脉曲张、足部溃疡者禁用;
高血压患者泡脚后避免立即起身。
七、低强运动强筋骨,防暑避寒两兼顾
适宜运动晨间八段锦:每日6:00-7:00,选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“五劳七伤往后瞧”两式,各练6次。
傍晚散步:17:00-18:00,每日30分钟,配速以微喘能对话为宜。
运动四忌忌空腹/饱食后立即运动;
忌穿化纤衣物(选棉麻透气款);
忌运动后骤饮冰水(改常温淡盐水);
忌大汗淋漓时冲凉(擦干汗液1小时后再洗浴)。
芒种养生口诀
温饮淡茶养心阴,子午小憩固阳根;
书法太极宁神志,艾灸足三里健脾;
姜枣茶饮驱寒气,泡脚艾叶祛湿淫;
八段锦行晨昏定,微汗适度保康宁。
老年人芒种养生需把握“温、缓、润、和”四字诀,以温养脾胃为基,以缓和运动为要,以润燥养阴为辅,以调和情志为本,方能安度暑湿交织的芒种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