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步入收官阶段,面向2026-2030年的“十五五”规划已蓄势待发。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,使其成为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议题之一。养老服务改革不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“必答题”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进入加速提质的新阶段,其改革路径也已亮出五大“明牌”,清晰指明了未来的发展走向。
明牌一:居家社区养老为核心,构建“一刻钟”服务圈
机构养老并非主流,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依然是扎根熟悉的家庭和社区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改革将坚定不移地以居家社区养老为发展重点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,着力构建“一刻钟养老服务圈”,让老年人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、康复护理、精神慰藉等多元化、多层次的便捷服务。这意味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、日间照料站、助老食堂等设施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和升级。
明牌二:智慧养老赋能,科技破解人手难题
面对养老服务人力短缺的全球性难题,科技将成为“十五五”期间的核心破解手段。智慧养老将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。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远程医疗等技术将被深度应用,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态、一键呼叫系统保障安全、服务机器人辅助生活起居、智慧平台高效匹配供需等。科技不仅能提升服务效率,更能让养老服务变得更具前瞻性、精准性和安全性。
明牌三:医养康养深度融合,从“养”到“享”的升级
单纯的“养”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长者的需求,“医养结合”将向“医养康养相结合”深化发展。改革将着力打破卫生健康与养老服务之间的系统壁垒,推动资源无缝衔接。未来,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将更加紧密,慢性病管理、康复护理、长期照护、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健康养生、文化旅游等将更深入地融入养老服务体系,推动养老生活从基本的生存照护向高品质的“乐享”阶段升级。
明牌四:扩大有效供给,激发市场与社会力量
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仅靠政府力量无法完全满足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改革将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优化营商环境,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。通过土地、财税、补贴等优惠政策,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养老服务,增加普惠型养老机构和床位的供给。同时,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参与,共同构建多元化、包容性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。
明牌五:加强人才培养,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
服务质量的提升,归根结底在于人。养老护理员队伍数量不足、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将成为“十五五”改革的重点突破领域。预计将通过设立专项培训基金、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、大幅提升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等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吸引更多人才,尤其是年轻专业人才加入养老行业,打造一支专业化、标准化、富有爱心的养老服务铁军。
总而言之,“十五五”时期的养老服务改革蓝图已然绘就。这五张“明牌”相互关联、彼此支撑,共同指向一个目标:构建一个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。这场深刻变革不仅关乎每一位老年人的福祉,更将为相关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共同迎接银发时代的挑战与辉煌。